發表日期:2019-12-18 作者:中國石油報
“三廢”零排放
不污染一寸土地
乍得上游項目油田區域內有一個季節湖,也是當地群眾的水源地。在油田建設中,乍得上游項目嚴守環保紅線,加強環境監測和對產出水處理、油田廢物處理、泥漿無害化處理設施的運行監控,努力實現“三廢”零排放。
鉆井作業每年產出的廢泥漿多達十余萬立方米,泥漿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屬于重點污染源。目前通行的處理做法是將廢泥漿自然晾干后掩埋。乍得上游項目則是將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泥漿、巖屑等導入泥漿罐,再通過無害化處理設施進行處理。這樣既減少了鉆前施工的工作量,又降低了作業過程對環境的危害,同時還減少了土地占用面積。
項目公司采取閉環試油作業方案,通過分離器將產生的原油與水和氣分離后,集中到油罐中進行存儲。干凈的原油由罐車直接運到油氣處理廠卸油臺回收,污染的原油則運至廢物處理中心的污油回收池進行二次處理,避免原油與環境直接接觸。對于生活污水,各作業隊排入生活污水罐,定期轉移至集中蒸發池或營地污水系統進行處理,實現廢水零排放。
廢棄物變為寶
循環經濟再發力
“我們油田的生活用水送到一個實驗室檢測過,已經達到礦泉水的飲用標準?!盧onier油田采油一廠廠長說。
好資源更要珍惜利用。對產生的終端水,項目公司在水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后,用于路面灑水或鉆井再利用;最后產生的終端固體泥餅可用來鋪路,或燒制成磚作為建筑材料。2014年7月以來,項目公司累計收集利用處理后的終端固體8.7993萬立方米,節約終端水量3.7937萬立方米。
在油田施工中,偶然排放的廢水、廢液不可避免地會對土壤造成污染。若這些土壤不能及時處理,將對土地造成永久性傷害。2016年,項目公司投資興建了一座大型全自動式回轉窯焚燒處理系統,用于修復被石油和化學物質污染的土壤。這些被修復的土壤作為再生資源被重復利用。目前,焚燒爐每天約處理5噸受污染的土壤。在未來3年里,焚燒處理系統的處理能力將提升至每天10噸。
借科技力量
維持油區生態穩定
多年來,項目公司始終堅持環保優先、生態優先的理念,積極保護當地生物多樣性,注重生態恢復和土壤修復,努力保持生態平衡,構建和諧生態家園。
為保護作業區的灌木叢林生態,油田嚴格執行HSE標準,努力保護叢林中的動物,盡量降低人為活動給叢林生態帶來的影響。
2017年開始,項目公司在油田現場廢物處理中心種植園內栽植原生樹木,用以恢復取土坑的植被。截至目前,植被恢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,植被綠化面積顯著擴大。項目公司還持續改進植被修復技術,通過機械和營養技術相結合的方式,減輕土壤侵蝕,增強油田生產區的生態穩定性。
乍得上游項目著眼于環保工作合規性評價,強化油田綠色生產的制度性管理,努力提升環保工作質量,讓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發展理念在乍得開花結果,為中非能源合作實現綠色發展貢獻力量。